澳大利亚研制出可用于夜视镜的薄膜纳米晶体
2016-12-09
[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网站2016年12月8日报道]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和工程研究院非线性物理中心的研究员设计出一种比人类头发细500倍的纳米晶体,可用于制造无需外部电源的轻量化夜视镜。
研究人员称这种新型夜视眼镜可替换现有体积大且笨重的双目夜视镜。这种纳米晶体的直径非常小,可被制成超薄的膜覆盖在日常佩戴的眼镜上以增强夜间视野。
该微型元件还有其他令人感到兴奋的用途,包括银行票据的防伪设备,医学细胞成像以及全息显示等。
研究人员称这是纳米光子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研究涉及光特性以及纳米尺度光与实体之间相互作用。
这种半导体纳米晶体可传输最高强度的光和设计复杂的光束,因而可用于投射全息影像的激光显示设备。
这种材料能使红外光变得可见,并使研制无需外接电源,像日常佩带眼镜一样轻薄的夜视镜成为可能。传统的夜视镜外形看起来像一个双筒望远镜,并且需要电力支撑。
对特殊设计辐射模式和偏振纳米尺度光源的需要,推动了可以入射光产生强烈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其频率、辐射和偏振模式的纳米天线技术的发展。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演示了用于次谐波振荡的介电质铝砷化镓纳米天线,使控制非线性光的方向和偏振成为现实。通过将高品质铝砷化镓纳米材料生产的特殊III-V族半导体嵌入低折射率透明材料,使同时向前和向后非线性发射电脑为可能。研究显示,铝砷化镓纳米盘天线在特定方向能够发射后向/前向比达到5的二次谐波,同时还能产生包括径向偏振光束的复杂矢量偏振光束。
研究人员称为确保光线通过,已在玻璃上完成该类纳米元件的生产,这对于光学显示来说非常重要。此次研究成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因为在透明物质上生产纳米半导体是非常困难的工作。(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程大树)
相关新闻

精彩视频

精彩图片